收藏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收藏

艺术北京2018:从高端到亲民

Louis Hothothot:13年历史的“艺术北京”艺博会姿态更亲民,展品也以发展消费级藏家和新藏家为主要方向。
2018年5月4日

艺术品市场价值走向多元化

方翔:艺术品市场正在摆脱由藏家偏好来决定价值的时代,东西方审美、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价值更多元。
2018年4月12日

中国《拍卖法》不保真条款再度引争议

方翔:因行业特殊性,中国《拍卖法》规定拍卖人和委托人可以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这一法规被质疑易被滥用。
2018年1月25日

在柏林品中国沉香?

宋佩芬:德国收藏家弗尔睿在柏林创立的弗尔睿典藏美术馆引进“品香室”。他痴迷中国品香文化。
2018年1月19日

爱国收藏家助中国文物大热

继流行购买西方艺术品之后,中国藏家正在抢购通常已在外国藏家手中保存数百年的出自本国的地图、书籍及其他文物。
2017年11月20日

从《救世主》谈东西方古画鉴定

刘九洲:中国古书画鉴定中常有阴谋论的声音,西方则很少。油画与中国古书画鉴定,有什么差别呢?
2017年11月15日

创办亚洲艺博会的法国藏家

张璐诗:亚历山德拉认为,欧洲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印象还停留在市场泡沫上。但她觉得中国当代艺术正走向成熟。
2021年10月28日

天价藏品后的研究型藏家

马继东:藏家曹兴诚在台北居所地下专门辟出鉴别古董的高科技研究室;伍嘉恩更是钻研明代家具30年的行家。
2017年10月24日

达芬奇拍品“救世主”受瞩目

方翔:11月将亮相纽约佳士得的这幅拍品估价一亿美金。这幅作品的发现及鉴定过程也颇具传奇性。
2017年10月20日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中国之夜”

非非马:罗氏家族希望为沃德斯顿庄园吸引更多中国游客,但罗氏家族的生意经远不止门票这么简单。
2017年9月30日

大卫•霍克尼刷爆欧美艺术圈

伦敦泰特、巴黎蓬皮杜和纽约大都会,三家美术馆联合推出大卫•霍克尼巡展,让这位英国在世画家成为焦点。
2017年9月28日

收藏家必须面对的两道坎

马继东:律师刘钢93年开始收藏。作为艺术藏家,他同样面临“财力”和“子女”两道坎。他是怎么应对的?
2017年9月25日

明代家具为何被中国藏家热捧?

方翔:明式家具如今被热捧,恰逢中国经济再次崛起之时。如今它处在早期外流、近年回流的过程中。
2017年9月15日

尹吉男:收藏不是烧钱

吴可佳: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家尹吉男教授强调,收藏一要喜欢,二是要尽可能建立小序列深度研究。
2017年7月28日

中国艺术品市场新拐点到来了?

马继东:黄宾虹《黄山汤口》刷新个人纪录又成市场兴奋点。金融资产的全新身份为艺术品下一轮行情埋下伏笔。
2017年7月10日

500万人民币该买什么艺术品?

马继东:博洛尼CEO蔡明最近决定,他打算连续三年,每年拿出500万元,给女友买画。那么,怎么买最有价值?
2017年6月1日

与FT共进下午茶:王薇

龙美术馆馆长、藏家王薇细述为何亏钱办展。作为四个龙美术馆的馆长,她的长远规划到底是什么?
2019年2月13日

当企业进入中国收藏市场

方翔: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涉足艺术品拍卖行业,追逐利润最大化,在滋养艺术的同时,也在扭曲艺术。
2017年4月24日

音乐人姚谦的艺术质疑

马继东:姚谦出品的纪录片《一个人的收藏》在香港巴塞尔首映。收藏艺术20年,姚谦试图从藏家角度解读艺术。
2017年3月20日

加拿大有位中国手表收藏家

加拿大人古德收藏了300多块中国表,并为它们开设了网上博物馆。他还被中国钟表协会特授为首位外国会员。
2017年3月17日

中国藏家开始关注西方艺术精品?

方翔:中国市场的大门已经对西方艺术精品悄然打开。佳士得等机构开始将中国作为西方艺术精品的预展地。
2017年2月17日

中国邮币卡电子盘潜伏风险

马继东:如何控制风险,如何优化规则,如何长远发展,绝不是依靠一两家文交所的自律行为就可以促成的。何去何从?
2017年2月14日

中国私人收藏热潮再现?

方翔:近两年一些巨额顶级拍品均被私人藏家购得。与机构藏家相比,私人藏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7年2月10日

中国拍卖行开始介入学术领域

方翔:经过20年积累,中国拍卖行开始以“文库”、“讲座”、主题拍卖专场等方式介入学术领域,向收藏的纵深拓展。
2018年1月14日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