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FT社评:2013年世界经济的亮点

FT社评:放眼西方世界之外,发展中世界将继续带来最喜人的经济消息。中国未发生硬着陆,印尼将取代印度跻身金砖国家俱乐部,非洲增长速度几乎无人能及。
2012年12月31日

经济学必须考虑政治风险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马拉贝:在不确定性很高的时代,精确预言的价值是可疑的;预测所涉及的风险比预测结果本身更重要。
2012年11月19日

林毅夫:超越凯恩斯主义与“新新常态”

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发达国家可以进行超越凯恩斯主义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给发达国家创造结构改革的空间,让它们恢复经济正常增长,也可以给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创造更好条件。这种状态我称为“新新常态”。
2012年11月4日

西方为何应关注印度前途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CEO埃尔-埃利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印度经济发展状况对周边地区乃至全球政治经济的影响将甚于其他新兴市场。
2012年10月31日

定量宽松不是万灵药

央行可以印钞,但他们无法强迫人们花钱。如果货币被人们囤积起来,再加上家庭偿还债务以及企业拒绝投资,那么复苏将不太可能实现。
2012年10月26日

寻找繁荣之路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不久前卸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一职的林毅夫,写了一本雄心勃勃之作。在书中,林毅夫认同市场力量的决定性贡献,但同时也主张政府有责任将市场力量推向正确的方向。他认为,只有这样,贫穷的国家才能通过漫长的努力实现繁荣。
2012年10月25日

美国大选:区别只是象征性的

奥巴马和罗姆尼之间的不同更多的是象征性的而非实际意义上的。总统更迭最有可能的影响就是,美国国内经济政策变化会产生怎样的国际冲击。
2012年10月24日

不确定性困扰全球经济

FT经济编辑贾尔斯:世界经济笼罩在双底衰退的威胁之下,发达经济体很难提振乏力的增长,新兴经济体也无法维持它们之前的增长势头。
2012年10月23日

朱民:世界经济谨防“尾部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如果欧元区危机继续恶化,可能出现欧元区GDP下滑6%的极端情况,但各国高层已看到此风险并加以防范。
2012年9月11日

汇率问题在G20峰会上“退居二线”

即将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召开的G20峰会将以欧元区危机为关注重心。从全球来看,尽管贸易和保护主义争端不断加剧,但曾多次困扰G20峰会的汇率争执已有所缓和。
2012年6月18日

经济展望:中国的权衡

中国已将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调低至7.5%,定于本周五发布的一季度GDP数据必将受到密切关注。目前中国既需要去杠杆化,放缓增长步伐,又要避免制造业放缓加剧。
2012年4月9日

世界依然美好

FT专栏作家库柏:光看新闻,你也许会认为人类目前的处境很糟。但如果研究一下世界形势,我们会高兴地跳起舞来,因为现在是历史上最好的时刻。
2012年3月29日

2012关键:中国软着陆

高盛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奥尼尔:2012年,中国的主题将是“想方设法确保实现软着陆”。如果运气不错、决策又较为主动,中国将能够成功完成这一任务。否则,伴随着最高领导层换届,中国面对的局面将棘手得多。
2011年12月26日

2011年:美中之间的零和博弈?

谢国忠预言,最有可能引发下一次全球危机的因素,要么是美国的主权债务,要么是中国的通胀问题。当其中一国先出现问题,另一国的经济周期便可以延长。
2011年1月6日

在达沃斯为世界经济把脉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参加今年的达沃斯,感觉就像坐在一名死里逃生的心脏病人床边:他活了下来,却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彻底恢复元气。
2010年2月5日

当前世界经济真相

FT专栏作家布里坦:短期内,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日益增长的储蓄盈余,只能由较强大西方国家的财政赤字吸收,这就是当前经济形势的真相。
2009年11月20日

中国与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在中国崛起的时候,世界经济平衡的模式也发生着深刻变化,新模式出现了。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将面临越来越多新的挑战。
2009年9月10日

IEA:油价上涨可能扼杀经济复苏

国际能源机构称,中国需求将是全球油价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2009年8月4日

经济复苏路漫长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狭义上的金融危机已经结束,但那些认为经济会迅速恢复到2006年“常态”的人是在异想天开。
2009年7月17日

IMF:全球衰退即将结束

但同时警告,即将到来的复苏很可能较为疲弱
2009年7月9日
|‹上一页‹‹6789101112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