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参加 赢取大奖
债务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短信登录
微信登录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
用户注册协议
和
隐私权保护政策
,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FT中文网首页
特别报导
“新四大发明”背后的中国浪潮
与FT共进午餐
西门子·智慧城市群
未来生活 未来金融
高端订阅
标准订阅
热门文章
会议活动
市场活动
FT商学院
FT电子书
职业机会
FT商城
日经中文网精选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换脑ReWired
换脑ReWired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债务
关注
中国接近于推出信用违约互换市场
随着中国企业债务违约和评级遭下调逐渐增多,建立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帮助银行削减其信用债敞口风险变得越来越有必要。
2016年8月23日
中国大企业从委托贷款寻觅更高回报
分析师指出,中国大型国企在核心业务低迷之际纷纷投入委托放贷业务是令人担忧的趋势,可能加剧中国坏账问题。
2016年8月16日
中国不良资产投资迎来新机遇?
尽管中国的坏账投资者都认为,市场上即将出现大批不良资产,但对于其中的盈利机会,各方却分歧严重。
2016年8月10日
中国债务:问对的问题,看真的危机
万喆:债务会不会引发信用危机?会不会引发效率危机? 债务预期隐含危机,危机可能不在表面,而在结构深处。
2016年8月3日
中国债券适宜投资吗?
金奇:中国国债收益率让发达世界的负收益率债券黯然失色,那么,买一些中国企业部门发行的债券如何呢?
2016年8月1日
美银行信用卡贷款激增引发担忧
短短3个月里,美国银行业已累积约180亿美元的信用卡贷款和其他形式的循环贷款,这可能在大选年加重银行的风险。
2016年8月1日
否定之否定:中国债务之忧过度了吗?
胡志鹏:各界对中国债务的讨论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使排除了“西方式债务危机”,中国仍如背负着炸药包前行。
2016年7月28日
中国民营部门错过“信贷热潮期”
研究称,在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下,中国民营企业利用留存利润进行投资,这导致民营部门投资大幅下降。
2016年7月4日
中国评级机构无视公司债风险
IMF认为中国有大约1.3万亿美元的公司债面临变成坏账的风险,但这个情况却不能从中国国内评级机构的评级中反映出来。
2016年7月1日
中国银监会:过去三年处置2万亿元不良贷款
中国银监会高官王胜邦表示,中国各银行已采取措施,确保不良贷款不会给中国金融体系带来系统性风险。
2016年6月24日
中国监管机构统一步调应对债务问题
随着债务问题日益严峻,中国监管机构一改去年救市时的不协调,转而齐心协力处置坏账、审慎控制风险。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改变?
2016年6月23日
中国债务问题是否值得担心?
胡伟俊:海内外对中国债务问题存在误解,不应将中国同西方债务危机或者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简单类比。
2016年6月21日
“中国风险”还会卷土重来吗?
戴维斯:国际市场曾为中国硬着陆和人民币贬值深感忧虑,但担忧最终都未成真。与中国经济相关的风险真的会凭空消失吗?
2016年6月21日
IMF严厉警告中国债务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不断攀升的债务负担风险发出了迄今最严厉的警告,敦促中国采取力度更大的举措限制信贷增长,并让国有企业服从市场规律的约束。
2016年6月15日
“海岸投资”遭遇生存危机
“海岸投资”是中国的一家不良债务投资机构,在其本应受益于国内银行着手处理不良贷款问题所带来的机会之际,该公司却陷入动荡,人员出走。
2016年6月14日
现在不是卖空中国的时候
渣打银行集团CEO温特斯:中国面临艰巨的短期挑战,经济中存在诸多风险,但这些风险是可控的,中国政府有能力、也有资源应对挑战,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和经济转型。中国的经济转型不会一帆风顺,但对那些愿意长线投资的人来说,最终的回报仍然诱人。
2016年6月12日
IMF就中国企业债务问题发出警告
IMF二号人物利普顿警告,中国企业债务仍是一个严重且不断恶化的问题,须立即加以解决
2016年6月12日
浙江民企债务问题面临不确定性
浙江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心脏地带,由于地方政府和当地银行共同为负债企业打掩护,允许企业通过借新还旧来避免违约,浙江民企的债务问题暂时并不显得严重。但最近《人民日报》一篇文章释放的政策信号,为这一切带来了不确定性。
2016年5月30日
求解“去杠杆”:“权威人士”的头号任务
刘胜军:权威人士访谈中最值得关注的当数“去杠杆”;中央政府应设计出“激励兼容”的改革方案,让各级官员和银行都有正确的激励去推动“去杠杆”。
2016年5月27日
中国加大清理银行坏账力度
政府主导的一项债券置换贷款的计划的规模,仅在过去两个月就激增了大约1000亿美元
2016年5月25日
中国杠杆率真的偏高吗?
北溟:中国债务水平过高且不可持续,这是海内外经济学界的主流看法,但回到杠杆概念的本原,结论或许与主流相反:中国经济的杠杆率并不高。
2016年5月19日
分析:中城建控股向央行求救说明了什么?
这家已经私有化的原中国国企致函中国央行,请求明确担保,突显隐性担保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哪些公司能够获得融资,以什么价格获得融资。
2016年5月16日
如何避免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风险?
LGIM信贷策略主管贝内特:对于一些人而言,中国代表着一个结构性改革让国家重返世界增长引擎地位的积极案例。但我们认为,这是不太可能的。
2016年5月13日
中国经济刺激举措效力减弱
FT新兴市场主编金奇:宏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中人为刺激举措所制造的活力已经越来越少。市场力量与政府管制的矛盾,是其他经济矛盾的根本原因。而互相矛盾的政策目标,也导致经济态势频繁出现震荡成为一种必然。
2016年5月9日
热门文章
1.
特朗普关税的“一石四鸟”之计
2.
一周新闻小测:2025年4月5日
3.
自由贸易已死,对等贸易将升
4.
关税战背后的硬政治回归
5.
反制特朗普贸易战——中国仍留有后手
6.
特朗普只能打关税的算盘
7.
无惧市场动荡,特朗普政府高官誓言继续推进关税计划
8.
特朗普不明白他会造成什么恶果
9.
中国宣布对美国进口商品征收34%的报复性关税
10.
中国发出人民币贬值信号
|‹
上一页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