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怀邦:过去的十年堪称中国金融业的“黄金十年”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特别策划

胡怀邦:过去的十年堪称中国金融业的“黄金十年”

十八大代表、交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表示,从十六大以来的这十年,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创造奇迹的十年,这十年GDP平均增长两位数,在世界经济体中的地位由第六跃升为第二位,被誉为“中国奇迹”。“随着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这十年,堪称中国金融业的‘黄金十年’。”

胡怀邦指出,首先,金融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银行业来讲,从交通银行作为国有银行改革的先行者探索者率先进行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在沪港两地上市,一直到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收官之作,标志着五大国有银行改革全面完成,公司治理机制全面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确立。

第二,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健全。积极稳妥发展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等各类金融市场,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

第三,汇率、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的原则不断深化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目前人民币汇率基本上实现了均衡,人民币跨境使用快速发展,去年我们人民币跨境结算达到2.6万亿,人民币国际地位明显提升。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利率在优化资源配置和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第四,金融业综合化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一些大的商业银行除了商业银行主业之外,还广泛涉足信托、保险、证券等跨市场业务,银行业跨业、跨市场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第五,银行业对外开放取得了新成就。我们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实现了银行业“放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双向开放,中外资银行同台竞技,中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最后,监管的专业化和有效性不断提升。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日趋成熟,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和手段更加先进,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相关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对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十年大改革,十年大发展。金融业发展这十年,可以说是“黄金十年”。胡怀邦列举的一系列数据和实施,也证明了中国金融业“黄金十年”的所言不虚——

这十年,银行业发展速度最快、资产质量最好、经营效益最高。比如,银行业的总体实力大为增强,2002年中国银行业资产总额27万亿,到今年三季度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超过126万亿,是十年前的近四倍,十年增长了100万亿。

从资本实力来看,2002年国有银行改革之前,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是远低于巴塞尔协议的要求,现在资本总额超过9.2万亿。按一级资本排名,跻身英国《银行家》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榜中的中国商业银行数量从2003年的15家增加到2012年的104家,仅次于美国。已有超过104家中国的银行跻身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银行,数量仅次于美国,处于第二位。

从盈利能力来看,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2011年占世界银行业总盈利的1/3。尤其是,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惠誉、标普、穆迪三大国际评级公司的评级,都进入了A区间。

另外,风险管理水平大幅提升,资产质量保持稳定。目前中国银行业整体不良率降到了1%以下,拨备覆盖率超过280%,资本充足率达到12.7%,在国际先进同业中均属领先水平。

胡怀邦表示,尤其是中国银行业这些年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大幅度提升。比如,我们在保增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银行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服务国家战略、在支持新兴产业振兴,在区域振兴,以及主体功能区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方面银行业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特朗普惩罚性关税迫近,印度立场坚定

在与华盛顿就俄罗斯石油采购陷入僵局之际,新德里向莫斯科抛出橄榄枝。

Lex专栏:预测市场——美国的新一轮豪赌

从体育比赛到诺贝尔和平奖,用户如今都能下注押宝其结果。

哈梅内伊排除与美国政府直接对话的可能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态度强硬,指责美国意在迫使伊朗屈服,并称主张与美国直接谈判的伊朗政界人士“肤浅”。

私募股权集团KKR支持的音乐节因巴勒斯坦旗帜问题遭到抵制

多支乐队因主办方禁止现场展示巴勒斯坦旗帜而选择退出,主办方随后“诚挚道歉”。

汇丰瑞士私人银行清退部分中东客户

此前瑞士监管机构认定该行在反洗钱审查方面存在疏忽,禁止其接纳高风险客户。

决策者警告:富裕经济体将需要外籍劳工推动增长

央行人士称,全球最大经济体的低生育率正威胁生产率与物价。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