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参加 赢取大奖
社会与文化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短信登录
微信登录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
用户注册协议
和
隐私权保护政策
,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中国
中国
频道首页
政经
商业
金融市场
股市
房地产
社会与文化
观点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换脑ReWired
换脑ReWired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一条让人不安的坐地龙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壬辰年特种邮票上面的主角,既不尊贵,也不好看,全身透出一股躁动不安的气息。我们被他吓着了,还是被他被吓坏的样子吓着了?
2012年1月6日
2011:文物回家年
一些西方美术馆和博物馆正陆续把昔日经由掠夺得到的重要文物归还原出土地,对收藏界来说,2011年可能是个“古董回家年”。
2011年12月31日
玩转好莱坞
奋进经纪公司的伊曼纽尔认为,在多家有线电视频道并存、受众分散的世界里,内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而拥有创造内容的艺人则是王道。
2011年12月29日
1.2万英镑的手袋值不值?
FT专栏作家库柏:我最近访问路易威登巴黎旗舰店时发现,大约一半顾客是中国人。奢侈品行业究竟是如何“欺骗”顾客乖乖掏钱购买天价商品的?
2011年12月27日
“韩寒”是谁?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有人试图区分真实存在过的韩寒和偶像韩寒,刮掉罩在“偶像韩寒”身上的油彩,但捍卫偶像韩寒的族群则不能容忍这种质疑。
2012年2月3日
北大已无蔡元培
《上海商报》评论版主编陈季冰:孔庆东的语言施暴,让我对北京大学的前世今生发了一番感慨。我发现自己不得不认同网民的板砖:那个蔡元培和胡适的北大已死。
2012年1月30日
苹果出击数字教科书市场
苹果(Apple)宣布了外界期待已久的一个计划:将进军数字教科书市场。苹果此次针对iPad平板电脑推出了一个新书店,一款帮助作者创建互动教学材料的免费出版工具;还发布了一款用于“iTunes U”服务的新应用程序,可以共享大学课程。
2012年1月20日
荷兰性教育的启示
FT专栏作家库柏:荷兰青少年性行为处于父母的控制之下,属于一个有序的状态。相反,美国人禁止青少年性行为,从而让它们陷入无序状态。
2012年1月19日
“知名”与“未名”的体育精神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颜强:体育运动的精神,不论高冠搢绅,还是贩夫走卒,都应该一样。体育的特殊意义之一,就在于其公平,而无关知名或未名。
2012年1月18日
山寨一个Lady Gaga
在音乐界,成功是无法预测的。哈佛大学商学院则将Lady Gaga编写成案例进行研究,启发学生们思考,他们如何也能制造出类似“肉片装”的轰动效应。
2012年1月17日
《十三钗》:谢绝思考的痛感
读者高级罪术师:《十三钗》着力于描绘生死挣扎的痛感,却严重地忽视了故事本身的理性王国和艺术真实,所提供的,仅仅是一种“谢绝思考”的痛感而已。
2012年1月12日
巴菲特将为中国春节献唱
因其投资智慧而在中国广受推崇的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将表演吉他自弹自唱,以庆祝即将到来的中国农历新年,并将在中国国家电视台特别录制的网络节目中播出。
2012年1月6日
中国文化软实力
英国创意产业专家霍金斯:中国文化上的问题在于,一个坚持意见整齐划一的政府,怎样才能推动鲜活的文化?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变革,又需要怎样的文化才能促成?
2011年12月30日
假如碰到123岁的希特勒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雕塑《123岁的希特勒》,是艺术家金锋人物系列主题的延伸。我承认自己被希特勒那装满忧虑的眼神击中了,他还在为世界的命运而操心。
2011年12月29日
中国的革命恐惧
旅美学者薛涌:中国的许多“文化人”并非像韩寒那样想入非非地要扮演哈维尔,而是越来越认识到民主是一场漫长、深刻的社会革命。 “公正”理念的确立,要从地方草根社会的脉络中去寻求。
2011年12月27日
1587:帝国的黄昏
中国内地撰稿人陈飞翔: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将大明帝国必然衰败的机理剖析在世人面前,今天读来,也有某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2011年12月26日
中国的软实力软肋
FT专栏作家皮林:过去一百年,美国与很多国家打过仗,但许多人仍视美国为一个善良大国;过去几十年,中国没打过几仗,但外界却总是带着怀疑审视中国。为什么?
2011年12月23日
中美家庭观之新对比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刘剑梅:与许多中国人的印象不同,美国人的家庭观念相当重。但我发现,虽然中国儒家传统重视家庭,但传统家庭价值观在中国却摇摇欲坠。
2011年12月9日
莲舫开微博之后
日本亚太政经调研中心理事长蔡成平:日本华裔政治家莲舫11月底开通新浪微博后,中日“爱国青年”都像找到了可供发泄各自民族主义情绪的靶子。
2011年12月8日
伤痕与再生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将近两百尊蒋介石雕像,一样的面孔与表情,彼此对视,激起的不是景仰,也不是愤恨,而是荒诞。
2011年12月8日
儒家进入中国政治思想中心
中国学者秋风:2011年,一个更为明显的趋势,是儒家快速进入中国大陆思想和政治中心。中国思想界充当西方常识传播者的时代已经结束。
2011年12月2日
中国市场,性感还是冷感?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颜强:中国对于全球所有职业体育项目都是一个最性感的市场概念。只是实际操作起来,这可能会是一个冰山美人。
2011年11月30日
中国禁止电视剧插播广告
中国已禁止全国各电视台在播出电视剧和电影时在中间插播广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控制国内日趋商业化的媒体行业的最新举动。
2011年11月29日
城市创新不是靠运气
FT建筑与设计评论员希思科特:城市注定是创新的场所、创意的孵化器,因为来自不同地方和社会阶层的人在这里互相碰撞,为创意和发明创造了空间。
2011年11月29日
十年出版:希望离现实仍旧遥远
中国作家西门媚:十年前中国刚刚入世的时候,我们对出版和媒体的改变都曾抱有很大期望,但到今天,旧体制和商业的迅猛结合并未带来活跃自由的文化生态,我们仍在等待。
2011年11月24日
复制的领袖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他把一个专制者的行事风格带到了台湾,慈湖的行馆才是权力的中心。我在一个炎热的下午到此。昔日的禁地,早已挤满了熙熙攘攘的游客。
2011年11月18日
一只被公权力蹂躏的羔羊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国进民退,官重民轻。中国社会已经不加掩饰地倒退到阶级社会,由官吏系统所滋生的公家人阶层高高在上,垄断所有发展机会。
2011年11月17日
抄袭是发明之母
FT专栏作家凯拉韦:抄袭是好事,如果没有抄袭,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早已经灭绝了。比起我自己腹中那点可怜的存货,抄袭能让我接触到无限丰富和多样的想法。
2011年11月16日
真人秀:中国vs印度
FT记者马卡尼:中国的真人秀变得有点儿过于现实,像是一种禁欲者狂欢的消费文化。印度更容易接受赤裸裸的物质主义,而印度的真人秀则让普通人更为逃避现实。
2011年11月15日
朱自清的温州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像很多中国的城市,温州生长得太快,一切记忆都被迅速地铲平。一样丑陋而喧嚣的高楼,只不过这里更富有,也更无序。
2011年11月10日
中国央视在华盛顿设立美国广播中心
中国国有电视台正积极投入海外扩张,以扩大中国的影响力。该机构在华盛顿设立一个新总部,拟从美国首都的心脏地带播放英语节目。
2011年11月8日
热门文章
1.
一周新闻小测:2025年4月5日
2.
提振消费为什么需要过三关?
3.
后DeepSeek时代,重新思考“统一大市场”
4.
美国人并不期待的“解放日”
5.
房地产奇迹步入黄昏:年轻人为何不买房
6.
特朗普“对等关税”阴影下的越南经济
7.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传递四大积极信号
8.
特朗普关税的致命不确定性
9.
震撼世界的十周
10.
中国宣布对美国进口商品征收34%的报复性关税
|‹
上一页
‹‹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