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美国牢骚记者的快乐经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殷紫:他发现莫尔多瓦的不快乐不仅因为贫穷,而源于诋毁信任和友情;在不丹和泰国,他发现快乐也可以是一种妥协。
2010年12月17日

华尔街为何热捧优酷网?

FT中文网撰稿人吴锋:优酷网纽约上市,创美国近5年股票上市首日涨幅之最。华尔街和硅谷为中国互联网公司支付高价格的动力,与其说来自对其创新能力的肯定,不如说是无法拒绝中国互联网市场的诱惑。
2010年12月10日

谷歌:我们的中国营收还在增长

谷歌大中华区业务副总裁刘允在接受FT专访时,首次谈及将内地搜索业务移至香港带来的商业上的后果。他对在华业务表示乐观,但拒绝透露此举对市场份额的侵蚀。
2010年12月7日

微博能否改变中国?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信海光:微博被120多家中国媒体认为是2010年最值得尊重的媒体。但微博所点燃的公众热情,就像个轻薄浪子,一有事件则万众一声,一旦下一个热点出现,公众热情立刻转移。
2010年11月24日

IT业的“娱乐”

FT专栏作家加普:企业应用软件的世界里缺少娱乐,所以我们应该感谢拉里•埃里森的贡献。这位甲骨文的共同创始人几乎每天都要攻击惠普新任CEO李艾科。
2010年11月23日

索尼发布流媒体音乐服务 叫板苹果

索尼(Sony)开始推出“基于云”的流媒体音乐服务,首先面向英国和爱尔兰市场提供该服务。该公司希望在数字音乐从硬盘转向互联网之际,以此叫板苹果(Apple)和谷歌(Google)。
2010年12月23日

Lex专栏:Twitter估值为何如此之高

Twitter尚未实现盈利,但估值已达37亿美元,谷歌高价收购Gruopon未果,均显示了互联网市场豪气再起,盲目逐涨愈演愈烈,很可能导致大规模的现金浪费。
2010年12月17日

“中国式网游”面临塌缩?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信海光:以“普通玩家免费+道具收费”为特点的“中国式”网游正出现衰落的前兆。这是消费者对近年来网游企业涸泽而渔的敛钱模式的直接反应。
2010年12月14日

中国“网购热”持续升温

从阿玛尼到吉利汽车,各类品牌纷纷针对中国消费者开设网店,将使今年中国网络零售额比去年增长一倍。分析师认为,随着中国人网龄的增长,这一市场蕴藏巨大潜力。
2010年12月9日

优酷网美国上市募得2.03亿美元

中国最大的在线视频企业优酷网(Youku)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PO)募得2.03亿美元,在纽约市场周三早盘交易中,该股飙升逾100%。
2010年12月9日

黑客攻击万事达网站

在今年最繁忙购物季节中的一天,电脑黑客令万事达(MasterCard)在线支付处理系统中断数小时,此次攻击旨在报复停止为泄密网站——维基解密(WikiLeaks)提供服务的公司。
2010年12月9日

媒体利用法则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谁谁谁:媒体通常对“小名人”十分傲慢,不管是采访的迫切程度还是给出的版位规格都会降低。但两者的关系经营其实学问最大。
2010年12月8日

在iPad上办报

FT专栏作家约翰•加普:默多克要在iPad上发行日报,此等脱离“开放互联网”的举动,在数字媒体圈子中引发了怀疑和敌意。
2010年12月8日

“水军”中国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信海光:公关公司纷纷主动认领一些网络事件,其目的无非是想打出知名度。但还没有任何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网络事件能被足够证据证明是“网络水军”所为。
2010年12月6日

美联储的“维基解密”时刻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马拉贝:如今重新挺直了腰杆的华尔街金融机构之所以能生存下来,唯一原因是纳税人救了它们一命。
2010年12月6日

《中国日报》推出欧洲版

《中国日报欧洲版(China Daily European Weekly)》于12月3日在英国伦敦创刊发行。这是中国在欧洲发行的首份国家级英文报纸。
2010年12月3日

2010年度全球百大思想者

2010年哪些思想对世界影响最大?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布了“世界百大思想者”年度排行榜。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只比奥巴马落后一个位置,韩寒、胡舒立等也都榜上有名。
2010年12月2日

中国“影老板”入股米高梅?

针对中国投资者有意入股米高梅的传言,中国民营电影公司光线影业总裁张昭表示,“我们首先应着眼于国内市场,而不是试图成为资本玩家”。
2010年12月1日

亚马逊拟升级平台向更多国家扩张

亚马逊是全球访问量最大的在线零售商,除美国之外,还在其他六个国家开展在线业务。
2010年11月29日

媒体札记:大家都痛苦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生活在通胀时代,有人苦于买不起“四袋苹果”,有人却已经不屑于“苹果四代”。
2010年11月25日

去硅谷微博

FT中文网专栏作家程苓峰:一帮中国互联网人最近去硅谷参观。我也有幸混在其中。没想到,这条硅谷考察之旅竟然成了微博接龙竞写。
2010年11月23日

上海火灾舆情七日记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上海11.15胶州路高楼特大火灾之后七日,官民互动频繁。传统媒体突破“常态”,以报道和评论展开多方位问责;微博则担当传播主力,将这一中国公民社会成长历程中的事件载入史册。
2010年11月22日

如果Facebook来到中国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信海光:人们在网上需要一个相对自由的氛围,但在中国从话题到图片、视频的交流都受到很大限制,这大大破坏了用户表达的自由度,也降低了社交网站对网民的吸引力。
2010年11月18日

“哭穷”和“真穷”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提醒,要分清谁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谁是“哭穷”,谁是“真穷”。该报引用采访对象的观点说:网络上替城里人抱怨的多,为农民说话的少。
2010年11月12日

分析:新浪和MSN合作冰火两重天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笨狸:新浪和MSN的这次合作,无论怎么看,都只有新浪获益,而MSN这块苦涩的冰,也许只有等到新浪的微博大棋进入中盘,才有机会跳出来开个天价。
2010年11月12日

长不大的MSN中国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信海光:在推出微博之前,新浪一直有个大缺陷:它缺乏一个具备足够粘性的平台。和MSN的合作或许能让新浪获益,但改变不了中国互联网的竞争格局。
2010年11月12日

孙霈:民营企业需要改善自身形象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孙霈在参加高峰论坛时表示:对民营企业的困境,社会共识并不统一,有一部分人甚至不愿意民营企业进入七大领域。
2010年11月12日

张力奋:中国民企在“光棍节”的反思

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在FT中文网年度高峰论坛上说,很多中国民营企业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在过去几年中有些孤单,有一点无所依托,有一种“单身”的孤独感。
2010年11月11日

陈富国:“微环境创新”时代到来

INTERBRAND中国区CEO陈富国在参加“中国创造的灵魂是什么”圆桌讨论时说,在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之外,企业还要兼顾消费者体验创新和“微环境”创新。
2010年11月11日

民众的物价压力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南方都市报深度周刊的封面图案是一个巨大的红色箭头,设计者用它来表达“姜你军”、“蒜你狠”、“油它去”、“苹什么”给民众带来的物价压力。
2010年11月11日

英国培生计划在中国教育市场扩张

培生集团2009年收购华尔街英语(Wall Street English),与原有的戴尔国际英语(Longman English Schools)相补充,目前在中国共拥有66所学校。培生集团也是英国《金融时报》的母公司。
2010年11月10日
|‹上一页‹‹4445464748495051525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