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周,在中国互联网可与特朗普PK流量的唯有肖飞董袭莹事件,持续上微博热搜,5月1日多达7条。4月27日,中日友好医院迅速止损,开除肖飞党籍、解除聘用关系。网民们并不满意,紧盯不放,董小姐是肖飞的小三还是小六属于私德,更严重的是她步步开挂,精准卡位,一路畅通,涉嫌破坏公平正义规则。
现代社会分工精细,医学更是严谨,毕竟人命关天,没有八至十年的苦功夫,难以成为称职的医生,恐怕病人也不放心。绝大多数中国医学生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竞争,苦读5年医学只获得学士,而董小姐之流只读4年医学,竟然获得顶尖医学院博士;她本科专业是经济,博士专业是内科,导师是骨科院士,实习是胸外科,入职是泌尿外科;博士论文是妇科影像学,正文仅有30页,还发表消化内科、胸外科、神经外科等学术论文,甚至成为膀胱癌诊疗指南的第一作者。专业跨度之大远超常识,难道是百年一遇的医学天才和全才?
巴纳德学院是美国著名的文理学院之一,2024年录取率只比哥伦比亚大学高3.15个百分点,都是个位数。学位证书与哥大联合颁发,意味着也是哥大的学士,报考协和医学院没有问题。关键在于董小姐是否从社区学院转入巴纳德学院?这操作绝对不是学生有本事搞定,如属实背后必定有高手指导和投入,家长没有操盘,至少也是知情者。
以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为例,他中学成绩烂,尽管祖父、父亲、叔叔都是耶鲁毕业,校友子弟有照顾,仍然没有本事直接考入。而是先读社区学院,再通过家族运作转学,曲线入耶鲁,成绩平平。以董小姐的中学实力参加中国高考,在高校林立的北京顶多考个二本,在河南、山东等考生多、高校少的高考大省顶多考个三本。但她通过家庭精心设计,顺利避开高考、考研,先在美国读高中、社区学院,再转学美国名校镀金,又回到中国名校读博,接着在中国名医院实习和工作,职场起步就轻松超越985高校本科生多个身位。
协和医学院是中国顶尖的医学院,“4+4”项目借鉴美国医学院经验,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初衷是好的,却没想到水土不服,或成为富二代、官二代、学二代钻规则空子的特权捷径。美国申请者的4年本科通常要求有化学、生物等背景,也要通过美国医学研究生院入学考试(MCAT),而协和医学院招来的本科生竟然有西班牙语、园林、艺术等专业。
通常中国医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快则8年(本硕博连读)、长则11年(“5+3+3”),“4+4”博士生的医学积累明显更少;通常中国医学毕业生都须接受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董小姐减免为一年;通常很多名校医学生进不了北京三甲医院;通常很难跨专业请院士做博导;通常实习医生不会被国家通讯社图文并茂点名表扬做手术;通常毕业生也不容易被校院长在毕业典礼致词中点名表扬;通常规培期间须轮转科室,很难不轮转、更难自行挑选科室;病人麻醉后晾在手术台40分钟,对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严重违反医师职业道德、医学伦理规范,通常在医学上应零容忍,肖先生和董小姐作为直接责任人并未及时受到严厉追责。这么多好运加持,董小姐全赶上了,巧合实在太多,民众困惑也太多。
202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创记录的1222万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教育向来很卷,父母很拼,残酷现实是寒门子弟考入名牌大学越来越难,找个好工作越来越难。高校毕业生过剩,经济又不景气,就业岗位更少,如今中部一个穷县的事业单位招人,都能收到十几个博士生简历。有些幸运儿却不愁出路,早有家庭铺好路,省心省力,且前途无量,可见阶层壁垒已经形成。
笔者多年观察,经常感慨,如今求学和职场不是青年个体一对一PK,而是家族综合实力PK,这对多数没有雄厚背景的底层家庭非常不友好,甚至不公平。例如亲眼所见,两个出身中国高校TOP5、在金融界工作的父母,早早为国外留学的孩子咨询和设计如何进入TOP5高校研究生。
比阶层壁垒更可怕的是阶层固化。权贵们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封闭的既得利益集团,脱离初心、脱离人民,相互勾结、近亲繁殖,自娱自乐、自私自利。富二代、官二代、学二代继承既得利益,轻松成为人生赢家,从小到大一路有家长铺好路,寒门子弟再怎么努力刻苦,也是孤掌难鸣,难免去填陪考萝卜坑,难免成为职场边缘人。
中国考编竞争剧烈,笔试通常公平,哪怕差0.1分也很难操作,但面试托关系、打招呼的歪风越来越盛。某区事业单位面试前,就有已调离的前区委书记(正厅局级)打招呼推荐考生,成为当地官场的笑谈。考生也顾虑,如果自己或家长不找关系不托人,怕吃亏陪考。
考编面试托县处级干部推荐的作用不大,只有托厅局级以上干部推荐才有戏;有多位厅局级干部推荐时,用人单位微妙平衡的绝不是考生的真实能力潜力、面试时表现、与岗位的匹配度,而是背后推荐官员的权力大小、利益关联。要么谁官大,就录取其推荐的人;要么在厅局级干部之间进行利益交换,都是官场中人,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都是所谓高情商的人精,你默契照顾我的人,我会默契照顾你的人作为回报。毕竟傻乎乎地把自己三代以内血亲、姻亲,直接安排进曾经做领导的单位,吃相难看,硬伤明显。
阶层固化如果是个案,影响不大,古今中外都不能免俗;如果成为群像、风气、主流,负面影响恶劣。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没有未来,死水一潭。劣币驱逐良币,让人看不到希望,青年们选择无非三条:要么躺平,要么屈服,要么反抗。
阶层固化导致上升空间急剧萎缩,侵犯底层民众生存和发展的正当权利,埋下社会动荡和崩溃的种子。一旦没有康庄大道,越来越多的人就会搞歪门邪道,人心和社会就会日益沉沦,迟早必有大患。假如中国人都不能成为命运共同体,何以让外国人相信和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呢?最要紧的还是克服制度性缺陷、结构性障碍,为公众树立公正透明的信心。
近期而言,须彻查肖飞董袭莹事件。5月1日,国家卫健委宣布,联合有关方面“进行认真调查核查”,值得欢迎和肯定,此处“有关方面”大概率包括教育部。调查重点至少有两个:一、董小姐博士论文是否独立完成?据紫牛新闻报道,她的博士论文与北科大班晓娟等人2022年申报的专利有多处雷同。两人是否如网传有姑侄关系?二、中国所有“4+4”博士论文能否达到医学博士标准?网民不断曝光的“4+4”博士论文信息,不断冲击民众心理底线。期待教育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对所有协和医学院“4+4”的博士论文进行外审盲评;要求全国其他医学院先自查“4+4”博士论文,再由教育部、国家卫健委随机抽取30%外审盲评;如果达不到标准,取消已授予博士学位,解除与工作单位的录用或聘用关系;调查时还可抽取一定比例进行口试,以检测是否自己独立完成;调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中期而言,应弥补制度漏洞。职业规范、行业规范太弱,积重难返,中国又是人情社会,一下子彻底解决不可能,至少要逐步解决。例如, “4+4”项目提高录取新生透明度,博士论文全部外审盲评。又如,公职人员(指行政编、事业编)面试应由组织人事部门全权统一组织,考生、考官、考场都在考试当天随机分组,好处是避免人情干扰,弊端是难免有一些人岗不匹配,但还是利远大于弊。毕竟年轻人可塑性强,只要自己努力,公共管理不会比研究两弹一星、DeepSeek更难,何况开后门进来的人岗不匹配问题更严重。
长期而言,可加快技术创新。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有望加速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加速实现医疗和教育的平权。北上广集中了中国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所以户籍含金量高,这是数十年计划经济定向倾斜扶持的结果。通过AI实施“降维”革新,目标是每个县的中小学校、医院接近一二线城市的平均水平,中国式现代化才有足够说服力。机器人动手术普及,病人向外科医生送红包的陋习会根除,大量重症病人也无需辛苦到北上广求医。
(注:作者为独立评论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